每日經濟新聞 2020-06-21 22:23:46
每經記者|韓陽 每經編輯|湯輝
自從北京新發(fā)地批發(fā)市場因三文魚砧板檢測出新冠病毒后,盡管有專家表示三文魚砧板可能是被環(huán)境污染,并非三文魚本身帶有病毒,但其他市場的海鮮產品銷售還是受到影響。
6月21日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前往北京兩大主要海鮮市場,實探海鮮商戶經營情況。
位于北京豐臺區(qū)的西南郊肉類水產品市場于6月17日封閉,市場商戶已撤離,只留下冰鮮冷庫的嗡嗡聲響。
在北京岳各莊批發(fā)市場,打烊閉店是常態(tài),海鮮水產區(qū)鮮有顧客。海鮮商戶們大多選擇下午兩三點閉門關店,甚至不到中午12點就拉下自家商鋪的卷簾門。
當下,成本開支成為海鮮商戶最頭疼的事情。
西南郊肉類水產品市場的營業(yè)廳已經關閉,所有攤位閉門謝客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與市場配套的冷庫,也禁止所有車輛出入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工人用于卸貨的板車停在原地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隨后前往北京岳各莊批發(fā)市場了解情況。
北京岳各莊批發(fā)市場,關門打烊成為無奈之舉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中午12點不到,又一名海鮮商戶拉下了卷簾門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海鮮區(qū)空空蕩蕩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商戶坐在滯銷的小龍蝦前,玩手機打發(fā)時間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商戶們不愿關門打烊,但顧客確實不多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商戶閉門前需要蓋上板子,防止海鮮跑出來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魚鮮區(qū)的商戶數量更少了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罕見的顧客,是在尋找蔬菜銷售區(qū)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工人們正在卸貨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補充貨源也是讓商戶犯難的問題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韓陽 攝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